朱德的入党故事(完整版)

写作素材

……(开头部分已省略1431字)

当时,四川成千上万的农民都和朱家有同样的命运。一年夏天,一群灾民因饥饿冲进地主家的大宅院,打开粮仓,拖出猪羊,然后准备散去。这时,官府派来军队镇压灾民,一时间,枪声大作,灾民们哭声震天,鲜血四溅。这惨不忍睹的景象,深深地烙在朱德的头脑中,仇恨与反抗旧社会的思想,在他的心中不断强化。

怎样才能不受人欺凌呢?在朱家人看来,他们挨穷受苦,就是因为没文化,家中要是有个识字的人,就不会这样了。于是,朱德的父母与伯父母节衣缩食,东挪西借,凑钱送朱德上学。朱德肩负改变家族命运的使命,开始了求学生涯。

1892年,朱德进入本姓家族办的私塾馆读书。私塾老师是朱德的远房叔叔朱世秦,他按照朱氏宗谱的排行,给朱德取名朱代珍。10岁那年,朱德又转到席国珍的私塾读书。席国珍先生是一位饱学之士,古典文化造诣精深,熟悉历史。他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十分愤懑。在课堂上,他经常纵论古今,抨击时弊,锋芒直指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把做官的人常常骂得狗血淋头”。农忙时,朱德就回家劳动,农闲时,才能上学。他抓住一切时间,拼命地学习。在同学中,虽然他年龄最小,但成绩最好,识字最多。从10岁到18岁,朱德一直随席国珍先生学习,这正是他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席国珍爱国感情的深刻影响下,朱德的思想“慢慢开展了”,“在当时充溢着的思想,就是‘富国强兵’。我们晓得做‘富国强兵’的事,没知识不行”。朱德特别崇敬岳飞,曾写文章盛赞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他还与老师、同学一同探讨过太平天国、中日甲午战争、维新变法、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的成败得失。朱德不仅读完了四书五经、《史记》、《三国志》等中国传统经典,还接触了“新学”。经过几年的学习,他不再仅仅考虑家庭的命运,而是关注起整个国家与民族的命运。他朦胧地感觉到,外国比中国先进,也许到外国去,就能找到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于是,萌生了出国学习、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念头。

仅展示812字,全文共9998

请登录后继续
最近上新
深入贯彻_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全面推进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调研报告

在这一过程中,市委坚持把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中啊哟任务来抓,用发展凝聚人心,凭实绩选人用人,在干部中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风气、开拓进取的风气、民主团结的风气,为实现xx经济超常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深入贯彻_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廉政党课(10篇,6.2万字)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谋划确定学习教育主题,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开展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按照中央和市委、县委部署要求,围绕“践行八项规定精神,永葆为民服务本色”这一主题,我讲几点认识和体会,与大家交流学习、互勉共进。

_八项规定精神及80条清单学习心得体会

近期通过系统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政法系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80条清单》,深刻认识到这既是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更是新时代政法队伍建设的根本遵循。

深入贯彻_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访谈材料

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党支部深入贯彻_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主持词

今天组织召开党支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会议主题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和我省实施办法精神,按照上级党委安排,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实际行动。

热门阅读
生活会批评和自我批评意见建议

虽然能够坚持每周学习研讨,但是学习的形式还不灵活,学习的程度还不精细。主要表现在:有时比较注重分管领域内容的学习,其他方面的内容学得相对少一些。有时工学矛盾处理得不好,任务少的时候抓得紧一些,工作忙起来就顾不上,还没有做到坚持经常、一以贯之。

干部考察、考核与现实表现评价用语(28例)

政治素质过硬,具备敏锐的政治判断力,能在复杂的社会舆论和多元的信息中准确甄别是非对错。政治领悟力强,深刻理解党的方针政策的内涵和意义。政治执行力坚决,不折不扣地将各项政治要求贯彻到实际工作中。

“任职表态”类写作金句汇编(35例)

1.虚心学习、勤奋钻研、持续提升,用知识武装头脑,用能力服务工作,用业绩回报组织。2.坚定信念不动摇,坚守原则不松懈,坚持底线不逾越,以实际行动践行忠诚干净担当。

述职报告写作大小标题(50组)

1.直面挑战,勇破难关。2.逆水行舟,坚毅突围。3.破局克艰,砥砺前行。4.勇扛压力,绝境逆袭。5.迎接挑战,乘风破浪。

五一假期文明行为倡议书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五一”小长假,充分展现xx人民热情好客的精神风貌,全力营造文明安全、和谐舒心的旅游环境,体现雪野开放、包容、活力、创新的城市品格,我们向辖区居民朋友提出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