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公文大赛特等奖作品欣赏(7篇)
……(开头部分已省略455字)
(一)“年轻人成了稀罕物”——种粮农民呈“高龄化”趋势。(小标题拟制很鲜活,这种方法值得学习借鉴)
早在2006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课题组就新农村建设现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74%的农村已无可以进城打工的“剩余劳动力”,仅有25%的农村还有四十岁以下的劳动力。五年过去了,情况更为严重。
经与河北、湖南、内蒙等其他省的“百村调研”成员交流,其所在的农村基本上是老年人和儿童。例如,山西临汾市永和县赵家沟村户籍人口数234口人,在村常住约130人,留守村庄的只有老年人和儿童。
河北省崇礼狮子沟乡西毛克岭村,在册人口458人,实际常住人口216人,村里青壮年均外出务工;除去留守儿童,村里常住劳动力最年轻的是一对46岁的夫妇,60岁以下劳动力屈指可数,种粮农民“高龄化”的趋向越来越明显(这部分用实例来说明观点,增强说服力和可信度)。
(二)“土地谁来种”——土地撂荒面积有增无减。
在全国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劳务输出地区的农村,随着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种植收益持续较低,以及大量农村青壮劳动力外流,土地撂荒的面积有增无减。
在山西的北徐屯村调研组询问50多岁的徐大叔:“您现在还能硬撑着下地,那10年或者20年以后您实在不能再下地的时候土地怎么办?”老人略有伤感:“我非常热爱土地,不愿意它们荒芜没人耕种,但你提的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我也不知道将来的土地谁来耕种,只能希望这一天晚点到来。”(这段借助第三方的话语,陈述土地撂荒带来的隐忧)
仅展示663字,全文共3506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