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课:读《朱子家训》 悟做人道理
……(开头部分已省略2237字)
启示:节俭是各种好品德的共有特点;奢侈是各种罪恶的大罪。好品德都由节俭而来,原因有二:一是如果节俭就会少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不为物欲所奴役,不受外物的牵制,可以走正直的道路。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用度,避免犯罪,丰裕家庭;二是如果奢侈就会多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贪图富贵,不走正路,最后招致祸患。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多方营求,随意浪费,最后败家丧生。因此,做官的如果奢侈,就必然贪赃受贿,在乡间当老百姓的,如果奢侈就必然走向盗窃他人财物等。
关键词3:“志”。诸葛亮家训《诫外甥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美趣,何患于无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小流矣。”译文为:一个人应当有高尚远大的志向,仰慕先贤,戒绝情欲,抛弃阻碍前进的因素,使先贤的志向,在自己身上显著地得到存留,在自己内心深深地引起震撼。要能屈能伸,丢弃琐碎,广泛地向人请教咨询,去除猜忌和吝啬,这样即使因受到挫折而滞留,也不会损伤自己的美好志趣,又何必担心达不到目的。倘若志向不刚强坚毅,意气不慷慨激昂,那就会碌碌无为地沉湎于流俗,默默无闻地被情欲束缚,势必沦入凡夫俗子之列,甚至免不了成为庸俗的下流之辈。都说:“无志之人立常志,有志之人长立志。”周恩来_少年时志向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毛主席《七绝.改诗赠父亲》表达他年少时的志向:“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里讲一个关于年轻人志向的小故事,东汉时,有一个名人就薛勤。有一天,他到陈蕃家做客,薛勤一边与陈蕃寒暄,一边随意走进陈蕃书房。一看室内杂乱,龌龊不堪。屋子里书扔的到处都是,墙角挂满蜘蛛网,连空气也显得污浊。便问,年轻人,屋子这么乱,为何不打扫呢?陈蕃满不在乎的说:“大丈夫的事业要干得轰轰烈烈,哪有心思来打扫一间小小的书房呢?”薛勤想:此人年少却立有大志,可连自己的书房都不打扫,怎样去打扫天下?于是对他说:“年轻人,你很有大丈夫的气概,但你连书房都不打扫,又怎能去扫天下呢。”年轻人大多都志向高远,都想做大事,这本身是件好事。诸葛亮也说,年轻人就应当“志存高远!”然而,就是因为志向高远,所以相当一部分年轻人不想做小事,也不想做好小事。认为小事不值得自己投入太多的精力去做,可偏偏大事又做不好。
仅展示1039字,全文共990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