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清渠》观剧感心得感悟800字汇编(12篇)
……(开头部分已省略1111字)
而现如今脱贫攻坚的路需要千千万万个黄大发,需要千千万万个新的愚公,需要他们一心为民办实事、不畏艰险、志拔穷根、克难攻坚的_员精神,才能谱写“高山清渠”的影视篇章。
无悔初心担使命,愚公志气世人传
电视剧《高山清渠》,是中组部党员教育中心策划指导,以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七一勋章获得者、遵义市播州区草王坝村原党支部书记黄大发为原型创作的连续剧。高山清渠,位于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这里,我们因工作需要曾多次感受过天渠的魅力和艰辛……
草王坝,地处黔北高山峡谷地带,山高水低,“天渠”成功之前,这里的灌溉和人畜饮水只有依靠山坡自渗水,前往山脚的溪河里挑水,往返需4个多小时。当地曾流传着一首民谣:“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包沙饭,过年才有米汤喝。”1958年,时任草王坝大队长的黄大发,决心从野彪村引螺丝河河水进入草王坝村,改变草王坝贫穷落后的状况。可是,野彪村距草王坝村相隔约8公里,但螺丝河河谷深切,两岸多悬崖峭壁,从野彪村修渠引水到草王坝村需要绕过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1960年,由公社牵头,黄大发任指挥长带领草王坝大队、健康大队和胜利大队村民第一次修建遵义的“红旗渠”,从野彪村引螺丝河河水至草王坝村。由于缺技术,没经验,红旗渠经过十余年的修修补补,1975年废弃。黄大发第一次修渠引水以失败告终。
修渠失败后,黄大发四处求教,利用一切机会学习水利技术。1991年,螺丝河引水工程获得立项批准,由县、乡财政补助粮食和工程款,由村民自筹资金和投工投劳。1992年农历正月初三,螺丝河引水工程开工建设。黄大发带领全村200多村民背着钢钎、二锤,自带干粮,第二次进入深山,踏上艰苦漫长的修渠之路。修建水渠需要经过3座大山,大小9处悬崖,其中以大土湾岩、擦耳岩和灰洞岩最为险要,壁立千仞,看着就叫人心惊胆战。面对万丈深渊,黄大发身先士卒,凭着智慧和勇敢,带着乡亲硬是靠着风钻和钢钎、二锤这些简单的工具一寸寸凿,一尺尺敲,用3年的时间至1994年终于将主渠贯通,长7200米。1995年,支渠也贯通,长2200米。主渠、支渠总长9400米,跨越3个村10个村民组。水渠工程从1960年黄大发带领村民第一次修建开始,至1995年全线贯通,历时36年。
仅展示907字,全文共1192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