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组织部长在全市副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动员会议讲话
……(开头部分已省略873字)
二、坚持正确导向,准确把握新时代干部选拔的标准要求
(一)突出政治标准,严把干部选拔首要关口。政治素质是衡量干部的第一标尺,必须将政治忠诚作为核心考察内容。重点聚焦干部在抗洪救灾等重大任务中的政治担当,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的立场定力,在意识形态斗争中的表现。建立干部政治素质电子档案,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对在网络空间散布不当言论、参与非法宗教活动的实行一票否决。创新考察方式,通过三必谈、两延伸等机制,立体化考察“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的实际表现。尤其注重考察干部在贯彻落实党_决策部署中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对搞变通、打折扣的坚决调整。
(二)强化实绩导向,树立干事创业鲜明标杆。构建“三维度”实绩评价体系,既看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量化指标,又看信访化解、民生改善等质效成果,更看群众满意度第三方评估。建立干部实绩红黄榜制度,对在开发区建设、乡村振兴等主战场表现突出的干部,打破隐性台阶优先使用。完善差异化考核机制,区分经济发达镇与偏远山区、业务部门与综合岗位的不同特点设置考核指标。重点发现两类干部,一类是扎根基层十年以上的老黄牛型干部,建立蹲苗干部数据库,对长期在艰苦岗位履职尽责的适当放宽学历年龄限制;另一类是承担改革试点、破解历史遗留问题的攻坚型干部,对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中表现突出的可破格提拔。坚决纠正简单以票数、学历取人的倾向,对搞政绩工程数字游戏的实行终身追责。
(三)深耕基层沃土,打造干部成长培养链条。实施双x%硬性规定,新提拔干部中具有乡镇(街道)工作经历的不低于x%,市直机关35岁以下干部无基层经历的三年内必须补课。构建三线历练培养路径,安排年轻干部到招商引资前线、信访维稳火线、乡村振兴一线实践锻炼。创新上下互通交流机制,每年选派x%的市直机关干部到乡镇(街道)任实职,同时选拔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到省市部门任职。建立基层干部关爱激励机制,对在偏远乡镇连续工作满8年的干部,在子女教育、医疗保健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职务职级晋升时同等条件优先考虑。打造基层干部成长驿站,通过导师帮带、跨域挂职等方式,帮助基层干部提升治理能力。
仅展示901字,全文共298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