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主题发言
……(开头部分已省略760字)
(二)信用意识缺乏
一是骗贷逃贷。据不完全统计,国有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坏账比例高达10%,远远高于普通人1%的比例。更有甚者,少数大学生隐瞒家庭真实情况,出具虚假贫困证明骗取助学贷款。这些骗贷逃贷的行为,致使后来的贫困大学生上学之路越发艰难。二是拖欠学费。恶意欠费现象在许多高校普遍存在,所欠金额每年都在递增。三是随意违约。不少大学生签约时过于随意,这山望着那山高,一旦有更好的归宿便不辞而别,让招聘单位措手不及。随意违约的行为,给一些学校声誉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无可否认,不诚信的大学生只是少数,但他们影响的却是整个大学生队伍的声誉。针对大学生诚信危机,我们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大学生道德品质的下降,这实际上是社会、家庭、学校诚信缺失的一个缩影,导致大学们诚信缺失的因素有很多。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社会因素
现阶段,经济上的急功近利,必然造成道德上的唯利是图,而相应的约束机制还没有建立,缺乏有力的监督,使守信者未得到应有的鼓励;失信者未受到应有的惩罚,这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人们的视线,让人们产生这样的错觉:不诚信有利可图。这种状况使整个社会信用体系都受到污染和侵害,高校诚信教育必然受其影响。
(二)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中国家庭教育却普遍存在缺陷。一方面,家长更多时候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的惟一标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学而优则仕”观念一直主宰着家长的思想,而对道德品质的培养却放在第二位、甚至末尾。另一方面,父母自身的一些失信行为也淡化了诚信教育效果。
仅展示657字,全文共246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