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干班关于以产业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思考
……(开头部分已省略1133字)
(四)盘活利用闲置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各乡镇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思路,盘活闲置资源,整合涉农资金,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项目,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收。比如,x、x引进x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生态甲鱼养殖项目,盘活两村x余亩鱼塘、旱地,村集体每年分红x万元以上,鱼塘租金收益x万元;又如,中寨乡整合x个村申报扶贫项目资金x万元,通过建设肉鸽养殖用棚等资产入股,每年可为各村增收x万元,实现了产业发展、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三赢”局面。
二、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
x围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一些较为成功的做法与经验,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一)过度依赖政策,发展不平衡。x年全县经营性收入在x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只有x个,占比x%,x万至x万元的村集体有x个,占比x%。从经营收入构成看,政策补助扶持的产业项目、资产资源租金等是村集体主要的收入来源,仅水稻种植政策性奖励资金就占了全县经营性总收入的x%;x镇镇仔村集体经济年收入x万元,仅征地款就高达x万元,对政策依赖过大。发展不平衡还表现在所拥有的资产和区位优势上,部分靠近城区的村获得了城市化发展红利,但第一产业农业发展受限,如x镇x村、x村,x镇x村等地均在县城规划区内,在城市扩张发展中,绝大部分土地被征收,无村集体预留用地指标,村集体资源资产薄弱;此外x地处丘陵地带,限制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申报,土地效益政策收效甚微,直接影响了村集体经济的收入。
(二)缺乏指导机构,经营有风险。机构改革后,乡镇普遍撤销了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指导能力减弱。新成立的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功能作用与之前基于家庭承包基础上的“村社合一”经济合作社存在较大区别,但在管理考核时仍沿用之前合作社的村民自治管理方法。调研发现我县村集体经济组织,尤其伴随城镇化崛起的x镇x村、x村、x镇x村等经济强村,既有自治组织身份,又有对外行使企业经营的功能;村干部管理机制不顺,股份经济合作社领导既要履行村党支部书记的职责,又要承担“企业总经理”的责任。目前存在村企混合、利益联结机制不确定,社员没有股份,村民得不到稳定收益,企业与农民共担风险意愿不强等问题。一些经济发展较好的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急需法律支撑和相关政策文件指导。
仅展示959字,全文共329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