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委副书记市长在全市防汛救灾复盘分析会议讲话
……(开头部分已省略866字)
(三)科学应对有效,灾害损失降到最低。依托智慧化手段实现精准防控。监测预警系统集成物联网、大数据技术,x处智能感知设备实现雨量、水位数据分钟级回传,x路高清视频监控结合云算法自动识别河道漂浮物、堤防渗漏等险情。工程调度突出系统治理,投资x亿元实施两清一提工程,完成x公里河道清淤,新建x公里城市排水管网,使防洪标准提升至x年一遇,城区排涝能力提高x倍。在人员转移方面,建立四色预警响应机制,开发应急避难场所电子地图,对需特殊照顾人员实行一对一帮扶,汛期累计转移群众x万人次,实现零伤亡。特别是在应对历史罕见暴雨过程中,通过精准调度水库错峰泄洪,累计拦蓄洪水x亿立方米,减少受灾人口x万人,直接避免经济损失x亿元。
二、深刻反思问题,补齐防汛救灾的短板弱项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防汛救灾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必须高度重视、认真整改。
(一)预警预报体系的短板亟待补齐。灾害预警系统仍存在明显薄弱环节。在技术层面,偏远山区、低洼地带等关键区域的监测设备覆盖率不足,导致数据采集存在盲区,加之预警信息传输网络尚未完全打通,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梗阻问题突出。更值得关注的是公众响应效能低下,部分群众对预警信号存在麻痹心理,缺乏基本的风险辨识能力和自救互救技能。
(二)基础设施抗灾能力面临严峻考验。防洪减灾基础设施存在系统性短板:一方面,重要防洪工程防御标准普遍偏低,中小河流堤防未达x年一遇标准,中型水库存在不同程度病险问题。城市内涝防治体系更为脆弱,多数城市排水管网设计标准不足x年一遇,且因维护不到位导致管网存在淤堵。另一方面,应急通信“生命线”尚未筑牢,这些短板必须加快实施防洪工程达标改造,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应急通信网络,重点加强偏远地区卫星通信保障能力建设。
仅展示773字,全文共304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