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党课
……(开头部分已省略978字)
(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西方民族主义理论的批判与超越。中国的民族形成和民族国家建构过程具有鲜明的独特性,抵御并消除了西方民族观念对形塑中华民族的消极影响,摒弃了西方民族主义的排外性。中华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的精神,从而夯实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根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旨在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是对西方民族主义狭隘范畴的批判与超越,深刻体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理念。
二、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原则
(一)深入理解“四个必然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_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这“四个必然要求”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深刻揭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旨在通过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共同体理念,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二)切实把握“四对关系”。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正确把握“四对关系”,即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其中,共同性是主导,差异性不能削弱和危害共同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首位,各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的具体利益;各民族优秀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物质和精神相辅相成,要赋予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仅展示890字,全文共384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