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文之美的建构及其教学反思
……(开头部分已省略1111字)
公文之美具有公共性特质,与一般审美活动表现个体的情感、欲望、意见等审美方式不同,公文之“美”重在传达一种“交互、共享、共同的公共性态度、精神与价值”,是一种“善”的价值的引导。在该部分教学中,可结合公文写作实用性、社会性、规范性和重理性等特点,突出公文“经世致用”的价值导向,围绕家国情怀、道德修养、职业素养、理性思辨、奋斗精神等重点内容展开。大体可以包含以下内容:一是传承“经世致用”的写作传统,厚植家国情怀;二是培养诚信友善品质,提高道德修养;三是增强职业认知和规范意识,提高职业素养;四是培养综合思辨能力,崇尚理性精神;五是锻炼耐劳专注能力,培养工匠奋斗精神。
可以通过解读和评析古今经典公文名篇所蕴含的“情怀”“精神”,达到浸润美、熏陶美的教学效果。从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到王勃《藤王阁序》中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再到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自古以来,“家国情怀”等国家社会理想一直是公文的重要思想内核,也是公文之美所要观照的重要价值滋养之一。
在公文之美“公共性”特质前提下,结合古今公文美文名篇,对公文之美进行品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公文写作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建立对公文之美的感知,从公文结构之美的前提、语言之美的核心和简洁之美的关键三个方面展开:公文结构之美是指公文的谋篇布局要符合文体规范,要构思新巧、层次分明、衔接自然,主题鲜明突出,线索贯通清晰,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进而实现文章整体结构的有机统一;公文语言之美是指公文的语言要生动鲜活地反映公文主题,摒弃官腔套话、陈词滥调、冗言赘语,“接地气、说人话”,进而使公文语言具有特殊的审美感染力量;公文简洁之美是指公文要在治国理政、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注意语言表达的适度性,强调准确切要,直达主题,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避免“长言”“空言”“繁言”,挤干“水分”,直捞“干货”。
仅展示878字,全文共376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