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面案例发言材料:以河北廊坊三河市招牌改色事件为鉴,在深化基层治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开头部分已省略594字)
二是执行异化催生“一刀切”乱象。三河市基层执法部门将政策简单化为“颜色革命”,甚至现场监督商户刷漆改色,完全不顾品牌标识的市场价值。这种机械执行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中“杜绝层层加码”的要求背道而驰。对应到我们系统,某兄弟单位曾要求所有子公司统一使用某个新的OA系统,忽视不同业务板块的个性化需求,导致基层员工重复录入数据,工作效率下降30%。
三是监督缺位助长形式主义蔓延。在该事件中,上级部门对频繁调度、督查排名等加重基层负担的行为未能及时纠正,暴露出监督机制的“空转”。其实类似情况我们并不陌生,比如将党建工作等同于台账检查的问题始终没有根治,在调研中发现每月要求上报20余份材料,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实际工作却无人落实。
二、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查摆基层治理短板
学习反面典型案例的根本目的,在于更加具体形象地对我们自身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根治。通过最近的一系列学习我也切实感受到,问题的整治好像做手术一样,既要胆大心细,也要深入病灶。对于该事件带来的启示,我认为要在三个方面“下刀”。
一是决策环节要避免“三重一大”制度虚化现象。比如程序空转问题,坚决整治部分项目虽履行集体决策程序、但会前未充分沟通、会上临时动议、导致决策质量低下的问题。我在学习的时候就发现某地某子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设物流中心,因前期调研不足,投产后年利用率不足40%,这足以因其我们的警戒。比如权责不清问题,坚决整治个别领导干部“一言堂”、将“集体决策”异化为“个人决策”的问题。比如某单位违规将500万元设备采购项目拆分为5个100万元项目规避审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就属于这类问题。比如论证缺失问题,坚决整治重大事项缺乏专业评估的弊病,去年某新能源项目未经技术可行性分析仓促上马,最终因技术路线错误导致项目失败的惨痛教训仍然历历在目。
仅展示777字,全文共346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