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三河市“颜色禁令”谈党员干部如何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
……(开头部分已省略1127字)
要始终站位为民造福、为党尽责的政绩观,把好决策制定“质量关”。新时代的执政实践表明,科学规范的决策机制是推进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支撑。必须扎牢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系统化决策的制度“笼子”,既要强化宗旨意识,在决策前端把群众“急难愁盼”作为决策坐标系,构建群众满意度、发展持续性、风险可控性“三维评估体系”,防止“闭门造车”的武断;也要构建政策生命周期闭环管理机制,对涉及重大公共利益事项实行“听证预审+效果回溯”双轨制,杜绝“朝令夕改”的随意,以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让“为官乱为”者无处遁形,让“新官理旧账”成为常态。
要始终树牢勤勉敬业、真抓实干的事业观,握紧任务落实“方向盘”。事业观回答的是“干什么样的事业、怎样干事业”一系列问题,正确的事业观是践行_宗旨的必然要求,是推动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做勇于担当作为的不懈奋斗者,坚定理想信念,以理论清醒保持政治坚定,用党性修养淬炼担当品格;锻炼本领作风,把群众口碑作为工作标尺,做到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以勤奋务实的态度践行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新时代新征程上,唯有以党性修养筑牢政绩坐标,用调查研究校准决策准星,靠制度规范扎紧权力篱笆,让真抓实干成为时代强音,方能彻底根治“决策乱画饼,落实翻烧饼”的顽瘴痼疾。当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能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将群众笑脸当作最高奖赏,我们必能在历史长卷中书写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精彩篇章。
仅展示637字,全文共174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