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公文写作的积累问题
……(开头部分已省略488字)
民间有句俗话叫,池水经不住慢瓢舀,一个人的知识同样经不住长时间消耗,如果不注重积累,长时间吃“老本”,任你再渊博的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的发展,也有过时或不够用的一天。只有不断学习,往知识的“池子”里加水,才能适应写作需求,随时处于得心应手的状态。
研究表明,不单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衰期,知识也有半衰期,每过一段时间,就会遗忘或过时。据研究,医学知识半衰期是45年,物理学知识半衰期是10年,工程学半衰期是2年,移动互联网时代,知识半衰期甚至发展到0.5-1年。这意味着,你半年前还津津乐道的事情,半年后就已经过时了,今天知道的,明天可能就变了,甚至被证明是错的。
下面,我送给大家几个积累的“锦囊”,你不妨“打开”试试。
1.常态化阅读,从书本中引流写作清泉
对写作来说,阅读是引流写作清泉的最佳“姿势”。没有阅读,知识之源就断了,任凭你“才高八斗”,迟早也会“江郎才尽”。所以,笔者工作中始终带有深深的危机感,每日坚持读书、读报、读文件,就生怕自己“out”了,写不出东西来。
姑且不说读报纸,看文件,就说读书,基本也能坚持一天读几十页,每年下来,总量在60到70本。书读得多,会发酵出意想不到的收获来,有些直接可以运用的知识,直接就运用到写作中,即便不能直接运用的,也会生发成写作的灵感,事实上,我写的很多文章的灵感就源于跨界阅读。
读与不读是一回事,如何读又是另外一回事。
笔者的经验是,阅读时,不要拘泥于纸质书,因为现在信息很发达,除了读纸质书,网上有大量电子书。可以说,阅读是很便捷的,只要愿意,随时随地都可以读。也不要拘泥于一字一句把书读完,只要有收获,哪怕只是读个梗概,理解核心思想观点都可以。最关键是,获得启发、找到乐趣、养成习惯,把读书有机嵌入到生活当中,并长期坚持下去。
仅展示723字,全文共515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