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推进会讲话
……(开头部分已省略673字)
(三)“三化”建设是提升纪检监察工作质效的关键举措。改革浪潮奔涌向前,纪检监察工作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拓展,传统工作模式已难以适应新时代要求。“三化”建设如同精准手术刀,既切除程序不规范、标准不统一的“病灶”,又注入制度创新、技术赋能的“活水”,为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二、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把握“三化”建设面临的现实挑战
成绩属于过去,挑战才是前行的动力。在肯定阶段性成果的同时,我们更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直面“三化”建设中的堵点、痛点和难点。唯有清醒认识差距,才能靶向施策、精准发力,推动“三化”建设破局突围。
(一)制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利器,但当前部分制度如同“生锈的齿轮”,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高速运转。无论是新型腐败的界定盲区,还是制度衔接的空白地带,都在提醒我们:制度建设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既要填补漏洞,更要增强协同,让制度体系真正成为执纪执法的“度量衡”。
(二)权力运行不够规范。权力是把双刃剑,缺乏约束就会滋生腐败。个别干部程序意识淡薄、自由裁量权失控等问题,暴露出权力运行监督的薄弱环节。只有织密制度笼子、扎紧程序链条,才能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每一次监督执纪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三)队伍能力素质存在短板。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专业性更强、技术含量更高的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部分干部的能力短板逐渐显现。无论是专业知识的“本领恐慌”,还是法治思维的“先天不足”,都在呼唤我们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复合型队伍,以人才优势筑牢“三化”建设根基。
仅展示670字,全文共272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