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大会专题党课
……(开头部分已省略931字)
第二,“过紧日子”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历史自觉。我们党是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诞生、发展和壮大的。从井冈山上“红米饭、南瓜汤”的革命乐观主义,到长征路上“嚼草根、啃树皮”的钢铁意志,再到延安时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奋斗精神,一部_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我们单位作为传承红色文化、弘扬英烈精神的重要阵地,更应该对这段历史有切肤之感。我们所守护和宣传的,正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伟大事业。他们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条件下,依然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崇高的理想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今天,我们的物质条件早已今非昔比,但精神谱系不能断,红色基因不能变。如果我们在工作中滋生了“好面子”的倾向,比如,搞一些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办一些铺张浪费的“盛大活动”,用一些超出实际需求的“高档设备”,这不仅是对宝贵资源的极大浪费,更是对我们所守护的革命精神的背叛。因此,过紧日子,就是要求我们不忘来时路,从_奋斗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把艰苦奋斗的本色融入血脉、植入灵魂,让红色江山代代相传。
第三,“过紧日子”是应对风险挑战的现实需要。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_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和部门都要勒紧裤腰带,把宝贵的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这种压力已经传导到我们每一个单位。从公开的预算数据看,这种“紧”是普遍性的。2024年,有的兄弟单位,如成都东部新区,其“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支出同比就下降了19.6%。具体到我们相近的领域,一些革命纪念馆2024年的财政支出预算相较上年就压减了6.35%,有的甚至压减了24%之多。文化和旅游部下属的某个服务中心,2024年度预算也比2023年执行数下降了3.9%。这些数据清晰地告诉我们,财政资金的“紧约束”将成为一种新常态。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我们还抱着“大手大脚花钱”的惯性思维,还想着“爱面子、讲排场”,那不仅是思想上落伍,行动上更会陷入被动,甚至会影响到我们单位事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过“紧日子”不是可有可无的选择题,而是关乎事业发展的必答题。我们必须主动适应这种变化,摒弃“等、靠、要”的思想,树立“精打细算、量入为出”的理念,以“紧日子”换取单位事业发展的“好日子”。
仅展示988字,全文共488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