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派驻纪检组党课:借鉴巡视巡察经验提升派驻监督质效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开头部分已省略891字)
第二是“粗”,不精监督。具体表现为工作标准不高,满足于“干了就行”,缺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日常监督满足于参加会议、查阅资料、开展谈话等“老三样”,工作方式机械,满足于程序上的“走到”和形式上的“看到”,对于发现的问题浅尝辄止,缺少刨根问底、一追到底的韧劲。有的同志满足于被动应付,上级安排什么就做什么,满足于“见子打子”,缺乏系统性、前瞻性的谋划,导致监督工作碎片化,质量不高,效果不彰。
第三是“散”,不专监督。工作不聚焦,重点不突出,是派驻监督效能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的同志没有牢牢把握政治监督这个根本定位,分不清主次,抓不住关键,眉毛胡子一把抓,看似整天忙忙碌碌,实则做了很多“无用功”。有的同志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消极思想,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动力,习惯于等靠要,满足于守摊子,对被监督单位的关键少数、关键岗位、关键环节的监督投入精力不足,导致监督力量分散,形不成“拳头”。
第四是“浅”,不深监督。监督工作浮于表面,难以触及深层次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与被监督单位的沟通融合不够。有的派驻干部习惯于“坐堂办案”,与被监督单位领导班子、关键岗位人员的日常谈心谈话开展得少,不愿意、不善于深入业务一线,对单位的核心业务、权力运行流程、廉政风险点不了解、不熟悉。听不到真话、摸不到实情,自然就难以发现潜藏在业务工作背后的政治偏差和腐败风险,监督工作逐渐被“边缘化”。
仅展示619字,全文共447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