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县深入贯彻__精神学习教育集中整治问题销号暨“开门教育”专题会讲话
……(开头部分已省略817字)
第一类,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变种”。一些单位“文山会海”的问题虽然有所改观,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又开始冒头,工作群、公众号过度留痕,看似便捷高效,实则增加了基层干部新的负担。有的调研“盆景化”,满足于打造一两个光鲜亮丽的“示范点”,对面上工作的普遍性问题缺乏深入了解和系统解决。有的政策执行“中梗阻”,上级的文件精神在中间环节层层衰减,到了基层就变了味、走了样,群众感受不到政策的温暖。这些问题,本质上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是离群众越来越远的危险信号。
第二类,是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隐形衣”。随着正风肃纪力度的持续加大,明目张胆的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现象基本刹住,但一些干部又穿上了“隐形衣”、玩起了“障眼法”。有的“不吃公款吃老板”,把宴请、消费转嫁给管理服务对象,搞利益勾兑。有的转入“一桌餐”、私人会所等隐蔽场所,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有的违规收送礼品礼金,从实物转向电子红包、购物卡、快递邮寄等更为隐蔽的方式。这些潜滋暗长的歪风,腐蚀的是干部的思想,损害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必须露头就打、寸步不让。
第三类,是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和不正之风。相较于“大老虎”,群众对“身边嗡嗡叫的苍蝇”感受更为真切,也更为痛恨。有的在服务窗口冷硬横推、态度生硬,让群众“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有的在惠民政策、项目资金的分配上优亲厚友、吃拿卡要,把惠民工程变成了“伤心工程”。有的在执法监管中选择性执法、人情执法,破坏公平正义。这些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啃食的是群众的获得感,侵蚀的是_执政根基。此次我们收集到的400多条意见中,超过60%都与此类问题相关,这足以说明其危害之广、影响之烈。
仅展示715字,全文共344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