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镇农村集体“三资”审计问题整改工作部署会讲话
……(开头部分已省略944字)
我们必须认识到,抓好这次审计整改,是夯实乡村治理基础的治本之策。一个地方的治理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对集体“家底”的管理水平上。“三资”管理混乱,必然导致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矛盾纠纷频发。只有把“三资”管住管好,让每一分钱都花在明处,让每一份资产都实现保值增值,才能真正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才能为实施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这次整改不仅是解决具体问题,更是对我乡基层治理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和重塑。
二、正视沉疴顽疾,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全面剖析“三资”管理乱象
从审计情况看,我乡“三资”管理领域的问题点多面广、成因复杂,有些问题甚至长期存在,形成了“顽瘴痼疾”。我们必须敢于正视问题、揭露问题,把问题摆在桌面上,深挖根源,才能对症下药。综合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资金管理混乱无序,集体“钱袋子”沦为“提款机”。这是问题最集中、性质最严重的领域。一是违规挪用、侵占、套取现象突出。有的地方村干部把集体资金当成自己的“小金库”,随意挪用。例如,在xx省xx市,曾有社区原党支部书记利用职务之便,挪用、侵占集体资金高达x万元;还有的村干部通过虚构工程、开具假发票等方式,套取集体资金、侵占集体资金x万元;x市x镇x村党总支书记x通过虚构工程开具虚假发票套取x万余元。这些案例虽然发生在区外,但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二是财务制度形同虚设。坐收坐支、大额现金支付现象普遍,有的甚至用“白条”入账,导致账目混乱、无据可查,存在坐收坐支现象;黑龙江省明水县、湖北省应城市和湖南省安化县存在白条入账、公款私存等财务核算不规范问题。这种原始的管理方式,为资金滥用打开了方便之门。三是债权债务管理失控。大量陈年旧账无人清理,应收未收、应付未付,导致集体债权长期悬空,回收极其困难,甚至形成呆死账,严重损害了集体利益、债权回收困难、政府欠款、农户欠税费款不认账等问题。
仅展示819字,全文共521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