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市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情况通报
……(开头部分已省略948字)
二、正视问题、剖析根源,清醒认识整治工作复杂性
尽管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招投标领域仍存在不少短板和薄弱环节。部分问题呈现隐蔽化、复杂化趋势,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尚未完全破除,亟需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违法违规行为仍有发生,隐蔽手段更加多样。部分企业规避监管的手段不断翻新,通过“陪标公司”轮换、“阴阳合同”签订、虚拟业绩包装等方式实施围标串标。一些违法转包分包行为由“显性”转向“隐性”,通过内部协议、挂靠合作等方式逃避监管。今年以来,在已查处的案件中,涉及新型隐蔽违法手段的占比达35%,监管难度持续加大。
(二)部门协同存在堵点,监管合力有待增强。行业主管部门与综合监管部门之间存在职责交叉、信息共享不畅等问题。部分区县尚未建立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在案件线索移送、证据固定等环节存在推诿扯皮现象。电子招投标平台与行业监管系统尚未完全实现数据互通,导致部分项目监管存在盲区,影响整治工作整体效能。
(三)制度执行不够严格,长效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别单位对招投标法规政策执行不到位,存在招标条件审核把关不严、评标标准设置不合理等问题。信用评价体系应用范围较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尚未完全落地。部分项目标后监管流于形式,对企业履约情况跟踪检查不及时,导致工程质量和进度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三、明确方向、持续攻坚,推动整治工作走深走实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全市上下要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严作风,持续深化专项整治工作。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突出问题导向、强化系统治理,推动招投标领域秩序根本好转,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仅展示722字,全文共22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