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
……(开头部分已省略898字)
包容性是中华文明的恢宏格局。中华文明是一种乐于且善于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的开放体系,形塑了极为恢宏的文明格局。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无时无刻不在取长补短、择善而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丰富了自身,也馈赠予他者,“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和平性是中华民族的本质属性。中华文明自古不具有排他性,而是凭借其崇尚和平的本质属性在包容并蓄中不断衍生发展。通过古丝绸之路的交流,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地中海文明以及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都相继进入中国,与中华文明融合共生,实现本土化,从来没有产生过文明冲突和宗教战争。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2021年7月1日,__在庆祝中国_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_xx大报告中,党_更以大篇幅详论“两个结合”的丰富内涵。接着,在2023年6月2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__更是深刻阐述了“两个结合”重大理论的内在逻辑与战略意义,强调“‘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预示着结合主体的对等性。“彼此契合”的基础是承认双方的异与同,所应秉持的态度是承认结合双方的主体对等,同时“结合”并非天然形成,真正的实现有赖于中国_人的持续推动。
仅展示734字,全文共288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