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干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动员会讲话
……(开头部分已省略845字)
再次,基层是检验作风的“透视镜”。干部作风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在机关大楼里,可能发现不了作风问题;但到了基层,面对群众的急难愁盼,任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都会暴露无遗。我们开展这次实践活动,就是要让青年干部在基层这面镜子前照一照、看一看,查一查自己是否存在“机关病”“衙门气”,是否真正做到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只有双脚沾满泥土,心中才能沉淀真情。
二、准确把握实践活动的重点任务
这次主题实践活动不是走马观花式的调研,更不是完成任务式的“镀金”,而是要求大家真正沉下去、融进去,在服务群众中实现自我提升。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当好政策落地的“执行者”。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大家到基层后,首先要吃透上级政策,然后要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做好宣传解读,确保_惠民政策精准落地。比如在乡村振兴一线,要帮助群众弄懂产业扶持、医疗保障等政策;在社区治理中,要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养老服务等政策落实到位。要特别注意防止政策执行中的“中梗阻”现象,确保政策红利真正惠及群众。去年,我们有个村的危房改造资金迟迟未到位,就是因为村干部对政策理解有偏差。后来经过驻村干部现场指导,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这就是政策执行“最后一米”的重要性。
二要当好群众呼声的“倾听者”。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大家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多到田间地头走一走,多到群众家里坐一坐,既要听群众的“掌声”,更要听群众的“怨声”。要特别关注低保户、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了解他们的所急所盼。可以建立“民情日记”制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一条条记下来,能解决的立即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要及时反馈。我们有个年轻干部在驻村期间,通过走访发现村里留守儿童课外活动匮乏,立即协调资源建起了“四点半课堂”,这件事虽小,却温暖了数十个家庭。
仅展示776字,全文共295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