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市办公室系统业务培训会讲话
……(开头部分已省略571字)
(一)第一层面:为什么要学?解决“动力源”问题。
可能有的同志会觉得,我们天天都在工作中学习,这个问题似乎不必多言。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思想认识的“总开关”没有拧紧,学习就容易流于形式,缺乏内生动力。环顾四周,为什么有的同志进步快、能力强,而有的同志却感到力不从心、原地踏步?根源就在于对学习的认知深度不同。
我曾听到一种论调,认为办公室工作,除去少数写材料的岗位,似乎只要情商高、“会来事”,学历高低、学与不学关系不大。这种看法是极其短视和有害的。短期看,学习与不学习的差异或许并不明显。但把时间轴拉长到五年、十年,差距就会判若云泥。不学习的干部,知识结构老化、思维方式固化、工作能力退化,最终会被时代所淘汰。而坚持学习的干部,则能不断汲取新知识、掌握新本领、开拓新境界,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陶渊明有个故事很能说明问题。有人问他如何才能学识渊博,他答:“学习。”那人回去学了半年,感觉没什么长进。陶渊明便带他去看院里的小树,让他再学半年。半年后故地重游,那人看小树变化依然不大。陶渊明说:“你每天看着它,当然感觉不到变化。但只要你坚持浇水施肥,难道还怀疑它长不成参天大树吗?”学习亦是如此,它是一个厚积薄发、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不能指望读几本书、听几堂课,能力就立刻突飞猛进。真正的成长,在于日复一日的坚持和积累。
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刚参加工作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但几年之后,有的人放松了学习,丢掉了理想,锐气消磨在迎来送往、觥筹交错之间,人生之路越走越窄。而有的人,始终把学习摆在首位,五年、十年坚持不懈,最终脱颖而出,堪当重任。一位老领导曾说过一个观察,他能从一个年轻人进单位时的仰头角度,看出他的工作年限。刚来时,雄赳赳的;慢慢地,开始平视了;再过几年,就开始低头看地面了。这固然有谦虚成熟的一面,但也反映出一些同志在工作后,锐气和学习劲头被消磨的现实。所以,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仅展示818字,全文共634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