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员读书月活动读《苏东坡传》心得体会(3篇)
……(开头部分已省略519字)
诗人苏东坡。初读苏东坡,那时似是而非,懵懵懂懂,只记得将他写的诗词背得滚瓜烂熟,但对内容理解的并不多,有不明白的地方,老师就让多读几遍,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再读苏东坡,已是中年,自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读到“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读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读到“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似乎读懂读完了他的一生。
文学家苏东坡。东坡年少成名,20岁参加科举考试一举成为进士。当时,欧阳修见到一张考卷,非常欣赏文章的内容和风格,以为这文章一定出自他朋友曾巩之手,为了避嫌,他把这篇应列为第一的文章列为了第二。出乎欧阳修意料的是,该文的作者竟是苏东坡。在历代传诵的《古文观止》入选的宋文中,欧阳修10篇,曾巩2篇,苏辙3篇,苏洵4篇,王安石4篇,而苏东坡的达17篇,许多名篇流传至今。欧阳修后来写道,“读东坡来信,不知为何,我竟喜极汗下,想老夫当退让之,轼应出人头地”。真可谓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公文高手苏东坡。古人讲笔走龙蛇,倚马可待,苏东坡无疑是个中高手。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期间,他拟了约800道圣旨,引经据典,富有例证譬喻,铿锵有声,妥帖工巧,简练明确。苏东坡去世后,一个姓洪的官员接任了他的职位。洪姓官员对自己的文采也颇自其许,于是问苏东坡的老仆人,说他比苏东坡如何?老仆人回答说:“苏东坡写的并不见得比大人美,不过他永远不用查书。”
仅展示669字,全文共429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