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_精神学习教育专题研讨发言材料(3篇)
……(开头部分已省略666字)
(三)人民期盼是作风建设的“前进方向”。进入新时代,群众对干部作风的期盼从“有没有形式主义”延伸到“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会不会用心用情服务”。比如,在基层治理中,群众不仅希望干部“上门走访”,更希望走访时能带着政策、带着办法,真正把“问题清单”变成“幸福清单”。这就要求我们把学习_精神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结合起来,主动问需于民——群众痛恨什么、反对什么,我们就整治什么、杜绝什么;群众需要什么、期盼什么,我们就完善什么、落实什么,让作风建设始终与群众需求同频共振。
二、紧盯基层“微腐败”和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一)聚焦“小权力”,严防“大任性”。基层干部直面群众,手中的“微权力”关乎民生大事——低保评定、危房改造、惠农补贴……每一项权力的滥用,都会直接侵害群众利益。比如,有的村干部在扶贫资金分配中优亲厚友,有的基层工作人员在办事时“吃拿卡要”,这些“微腐败”看似金额小,却像“苍蝇叮咬”一样让群众反感。我们要建立“小微权力清单”,明确村级事务决策、资金使用、项目审批等流程,通过“清单化”管理让权力运行有章可循,从源头上杜绝“小权力”任性妄为。
(二)整治“微作风”,杜绝“大损害”。除了腐败问题,基层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作风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比如,有的窗口单位“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群众跑多次才能办成一件事;有的干部对群众诉求“踢皮球”,把“属地管理”变成“属地免责”。这些作风问题看似“不伤筋动骨”,却会让群众感到“心冷”。我们要开展“基层作风提升年”活动,聚焦群众办事的“堵点”“痛点”,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对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的干部严肃问责,让“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成为基层常态。
仅展示761字,全文共814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