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讲发言:传承良好家风 凝聚奋进力量
……(开头部分已省略748字)
但总有一些身影,在公与私的边界上站成了标杆。焦裕禄在兰考的那几年,妻子徐俊雅从没想过沾公家半点光。县上想给她安排个轻松的岗位,她说“老焦在一线扛着,我怎能去享清闲”;孩子想买块花布做新衣服,她翻出旧衣服改了改,“你爸说,咱穿得干净就行,别占公家便宜”。有回通讯员悄悄给孩子塞了块糖,焦裕禄知道后,硬是带着孩子把糖还了回去,还在会上作了检讨。这不是“不近人情”,而是把“公”字刻进了家风——就像他说的:“干部的家风,连着党风政风,更连着老百姓的心”。
所以啊,廉洁家风从不是一句口号。它是丈夫下班时带回的那句“不该拿的坚决不碰”,是妻子提醒的“别让熟人坏了规矩”,是一家人坐在灯下算的“明白账”:公是公,私是私,泾渭分明,才能睡得踏实。
三、家风传承,润泽时代新风之泉
家风从来都不只是“家事”。当千万家庭的家风溪流汇聚,便能擘画成滋养时代新风的浩荡江河。你看,如今社区里的“银发食堂”越来越火,志愿者多是年轻人——他们说“小时候爸妈总给奶奶端饭,现在我也该帮衬邻里”;直播间里的商家越来越看重“口碑”,哪怕亏了本也要补发错发的货物——他们讲“爷爷摆摊时总说,骗来的钱烧心”;工地上的师傅们宁愿多熬几个通宵,也要把钢筋扎得更牢——他们记得“父亲盖房子时,每块砖都要亲手掂量”。这些藏在日常里的坚持,不正是家风在时代里的生长吗?
家风是社会文明的毛细血管。当“孝老爱亲”的家风蔓延,养老院的护工能多给老人梳次头,社区的年轻人会常去看望独居老人;当“勤俭节约”的家风扎根,超市里的临期食品专柜前,会有更多人愿意“光盘”;当“奋斗向上”的家风成风,车间里的机床会转得更欢,实验室的灯光会亮得更久。千万家庭的小气候好了,社会的大气候自然清朗。
仅展示726字,全文共176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