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市村(社区)“两委”班子队伍建设工作座谈会讲话
……(开头部分已省略749字)
第一,坚持选用与储备并重,优化队伍“源头活水”。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首先要严把“入口关”,确保选出来的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群众中有口碑。要坚持实绩导向,不能搞论资排辈,要看担当、看作为、看贡献,特别是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的现实表现。要持续优化队伍结构,按照换届后的目标,确保村党组织书记中45岁以下的比例不低于40%,大专以上学历达到65%以上,并保证每个班子至少有一名女性成员。同时,要着眼长远,下好“先手棋”。我市实施的“返乡兴村”计划和面向2026年换届的“星火计划”,就是很好的实践。目前,我们已经储备了一批平均年龄34岁左右、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超过70%的后备人才,他们有知识、有闯劲,很多人还有创业经商经历,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各级党组织要大胆使用,给他们压担子、搭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快速成长。
第二,坚持教育与历练并重,锤炼队伍“看家本领”。打铁必须自身硬。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干部队伍的能力短板和本领恐慌是客观存在的。必须把教育培训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工程来抓。要完善系统化的培训体系,我们编制的《村干部队伍建设5年规划》,明确了每年村党组织书记轮训不少于10天、其他干部不少于5天的硬指标。培训形式要更加灵活多样,不能总是“坐着听”,要多办一些“葡萄夜校”“田间课堂”这样接地气的培训,让干部坐得住、听得懂、学得会。我们推出的“集中培训+跟班挂职+导师帮带”成长套餐,就要持续深化,让新任干部在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社区跟班学习,在实践熔炉中淬炼真金。今年上半年,全市已举办各类培训班超过70期,培训干部1200余人次,满意度保持在98%以上。同时,要把干部放到改革发展的主战场去历练,让他们直接参与到大项目引进、社会矛盾化解等一线工作中去,在风雨中长才干、壮筋骨,真正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
仅展示768字,全文共259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