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市“辽事好商量,聊事为人民”协商平台建设工作座谈会交流发言
……(开头部分已省略654字)
然而,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仅仅3个示范点,对于服务全市百万人民的需求来说,还远远不够,存在着覆盖面不广、部分群众“找不到门”的问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我们近期又深入论证和规划,启动了新建4个“协商议事厅”和6个“界别活动站”的工作。这批新的平台,我们特别强调其“下沉”属性,选址更多地深入到城市社区的居民活动中心、乡镇村屯的党群服务中心,真正把协商平台搭建在群众身边。同时,为了提升平台的利用率,我们计划将全市14个界别活动站进行功能升级,使其不仅仅是委员活动的场所,更是联系界别群众的“服务站”、收集社情民意的“信息点”、凝聚思想共识的“宣传角”,确保平台建起来,更能活起来、用起来。
二、精准选题,在“协商”上做深文章,找准服务发展的“切入点”
平台搭好了,协商什么、怎么协商,是决定平台生命力的关键。我们始终坚持“不调研不协商、无准备不议事”的原则,力求每一个议题都选得准、商得透、议得实。我们引以为傲的xx草莓产业,就是我们通过协商平台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
xx草莓作为我市的特色优势产业,是数万农户的“致富果”和“幸福果”。然而,前段时间我们通过委员走访了解到,部分农户面临着草莓苗成活率下降、果品口感和品质不稳定、标准化种植技术推广难等一系列问题,这直接影响着农户的收入和xx草莓品牌的声誉。群众有期盼,政协就该有行动。
为此,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牵头,迅速将“提升xx草莓品质,推进草莓产业可持续发展”确定为专题协商议题。在正式协商之前,我们组织了部分农业界别的委员,联合市农业农村局、草莓研究院的专家,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一头扎进田间地头。我们与棚户代表们围坐在一起,听他们讲种植中的困惑;我们走进育苗基地,仔细查看种苗繁育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深入的调研,我们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也梳理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仅展示778字,全文共260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