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镇履职事项清单编制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开头部分已省略706字)
二是对标对表,全面梳理。按照“10+3+N”原则,以清单编制工作手册为基准,对书面文件、上级要求、微信、山东通等各类平台的通知、信访维稳情况、工作报告、12345热线、群众反映问题、公章登记、财务支出、签字报表等进行了全口径梳理,科学分类、提炼总结。逐条比对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聚焦职责分解的规范性和实操性,明确每项职责的责任主体、办理标准、衔接机制,形成“事项—依据—主体—流程”的完整链条。确保清单既严格对标政策要求,又精准贴合基层实际。
三是聚焦难点,精准施策。针对职责交叉、权限模糊、多头管理等难点问题,建立“专班反馈+联席会商”机制,协同做好分析研判,积极查阅各级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分析、流程再造等方式,明确职责划分依据和协作规则,在清单事项中表述清晰,初步建立起“问题发现—协同处置—责任认定—结果反馈—动态优化”闭环流程。
二、主要成效
一是干部履职尽责有据可依。通过履职事项清单编制,全镇通过“三张清单”明悉职权分配:基本履职清单明确“谁来干”,配合履职清单明确“配合干”,上级收回清单划清“不用干”。解决了“政策多头、依据不明”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为避免职责交叉、厘清权责边界提供了标准化依据,同时明确了履职的政策法规、时限标准、文书规范等刚性要求,增强了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法治意识,推动基层干部从“经验式履职”向“法治化履职”转变。
二是乡镇资源配置全面优化。清单编制有助于乡镇合理配置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确保资源向重点领域和关键事项倾斜,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显著提高基层的资源使用效率。此外,上级也会在下放权责的同时下放人财物等资源,为乡镇运转强基赋能,从而从根本上减轻乡镇工作压力,从整体上推动乡镇高效运转,提升干部能力素质。
仅展示754字,全文共234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