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典型案例材料
……(开头部分已省略1144字)
第一,一个中心强培训。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强化技能培训,以“让群众掌握一门实用发展技术”为目标,组织社区劳动力参与厨师、水泥工、刺绣、叉车驾驶、保洁等10余种技能培训,提高居民择业竞争能力,为搬迁群众转移就业打下基础。
第二,一个站点重输出。成立农民工作站组织劳务输出。大力开展“地企共建”,通过与“两矿一公司”及镇域内用工企业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积极为搬迁群众搭建就业平台,实现“家门口”就业778人,占社区劳动力的49%。同时,实施欢乐水世界旅游扶贫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为搬迁群众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群众收入来源向组织化劳务输出转变,群众收入从搬迁前的6874元提高到了15256元。
第三,一根链条谋产业。激活各族群众发展内生动力,培养一批创业致富带头人,立足区位优势完善产业发展链条。开设“xx货栈”,运用“互联网+”模式,通过直播带货、“线上下单、线下发货”,带领群众发展花腰傣手工产业;支持鼓励有条件、有头脑的各族群众发展养殖、民宿、乡村旅游等产业,56户群众实现自主创业增收。有的建档立卡户家庭,在扶持政策的帮助下,不仅摘掉了贫困帽子,还得到了各民族群众的认可,从最先被选为四组副组长到成为村“两委”班子中的一员,实现了从建档立卡户到致富带头人的“蜕变”,正带领着身边群众一起奔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三)文化互嵌:“三聚焦”铸就共有精神家园
xx社区以文化润心工程为抓手,挖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助丰富的民俗文化活动和多样的民族节日等载体,搭建文化共生基本平台,不断铸牢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根基。
仅展示666字,全文共344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