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业单位副处级干部个人事项漏报事项检讨书
……(开头部分已省略1011字)
二、漏报问题的思想根源与作风病灶
(一)理想信念“总开关”松动,政治站位出现偏差
漏报问题的核心是思想“总开关”出了问题。长期以来,我虽然参加政治学习,但未能做到学深悟透、知行合一。特别是对__关于“领导干部要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重要指示精神学习浮于表面,未能从全面从严治_高度认识个人事项报告的政治意义。这种理论学习的“空转”,导致我在实际行动中淡化了“受监督是组织关爱”的认知,将纪律规矩视为“紧箍咒”而非“护身符”,最终在填报时选择了“选择性报告”。
(二)党性修养“熔炉”不热,自我革命精神退化。作为受党教育二十年的处级干部,我未能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在副处岗位上逐渐滋生温水煮青蛙的惰性思维。从最初对每项填报内容逐字核对,异化为对房产信息“大概记得在xx区”的模糊填报,对配偶投资“好像没超过10万”的侥幸判断。在组织三令五申要求核查原始凭证时,仍以工作繁忙为借口,仅通过电话询问家属了事,甚至在发现股票账户存在异常波动时,非但未主动申报,反而指使配偶清仓变现。这种把纪律规矩当稻草人的鸵鸟心态,这种遇事先想怎么躲而非如何报的官僚作风,正是初心蒙尘、使命空转的典型表现,与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要求背道而驰。
(三)作风建设“篱笆”不紧,工作标准大幅降低。漏报问题折射出我工作作风中的严重漂浮。一是责任意识缺失。在填报过程中,未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将审核工作完全推给家属,自己当“甩手掌柜”。二是精细作风欠缺。对房产证号、股份代码等关键信息未逐项核实,仅凭“大概记忆”填报,导致数据失真。三是斗争精神不足。面对家属对填报工作的抵触情绪,未能坚持原则,反而妥协退让,暴露出“老好人”思想。这种作风上的“跑冒滴漏”,正是漏报问题的直接诱因。
仅展示741字,全文共274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