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生产工作推进会讲话:坚守安全底线 拒绝形式主义
……(开头部分已省略671字)
考核机制的偏差助长了虚假作风。有的督查组满足于检查会议室里的制度上墙,却不深入车间查看设备状况;有的验收考核过分强调“创新亮点”,导致企业把精力花在打造参观通道而不是消除风险点上。这种“材料政绩”导向,使得安全管理沦为表演秀。
问责机制的不完善更值得深思。某地发生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后,从操作工到分管市长都被追责,看似严肃问责,却忽视了真正的制度漏洞。这种“一人感冒全员吃药”的泛化问责,反而催生了“宁可不做也不犯错”的避责心态。
三、构建“真作为”的治理体系
破解困局首先要重塑责任伦理。我们要建立“三位一体”责任体系:企业主体责任重在建立全员安全价值观,部门监管责任重在提升专业能力,属地管理责任重在统筹协调。就像华为实行的“安全积分制”,将安全表现与职业发展直接挂钩,让责任落地有了持久的生命力。
必须重构考核评价机制。推行“四不两直”的飞行检查,采用“双随机+穿透式”监管,运用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重大危险源。深圳推出的“安全码”管理就值得借鉴,企业安全状况通过大数据动态生成二维码,扫码即可看到真实风险等级。
建立容错机制才能打破“避责枷锁”。对非主观故意且及时整改的隐患,应设置整改观察期;对主动报告自身隐患的企业,要给予政策激励。浙江省试行的“首违不罚+教育警示”制度,就有效调动了企业自查自纠的积极性。
四、筑牢“真担当”的精神防线
安全是最大的民生,是比泰山还重的责任。每一起事故背后都是破碎的家庭,每一项制度漏洞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我们要时刻谨记“海恩法则”的警示:每起严重事故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和1000个隐患。
仅展示694字,全文共156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