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上半年国企公司意识形态分析研判落实报告(4篇)
……(开头部分已省略1521字)
4.聚焦行业特点,服务发展大局。面对“智能建造”“双碳目标”等国家战略,集团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建筑行业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为凝聚高质量发展共识,集团开展了“工匠精神大讨论”活动。在活动中,广大员工积极参与讨论,深入探讨如何在建筑行业中践行工匠精神,如何将智能化技术融入建筑生产过程,以及如何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要求下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这一活动,集团选树了46名技术标兵,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激励着更多的员工不断追求卓越,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为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二是在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工程建设过程中,集团充分考虑到施工可能对周边群众造成的影响,积极联合属地社区开展“工地开放日”活动。这一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了解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安全措施以及环境保护措施的窗口,有效地化解了群众对施工扰民的疑虑。通过与群众的面对面沟通和交流,集团及时回应了群众的关切,增强了群众对建筑项目的理解和支持。与以往相比,信访投诉同比下降了27%,这一数据充分证明了“工地开放日”活动在改善企业与群众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二、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隐患研判
(一)外部环境风险
1.国际舆论博弈加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集团的海外项目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日益显著。个别西方媒体出于政治目的或商业竞争等因素,恶意炒作“中国基建债务陷阱论”。这种不实言论在国际舆论场中传播,可能会误导国际社会对中国基建项目的认识,影响中国建筑企业在海外的形象和声誉。因此,集团必须加强舆情监测工作,及时掌握国际舆论动态,同时构建完善的对外话语体系,积极主动地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基建项目的真实情况,包括项目的投资模式、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以及对当地就业和民生改善的积极影响等内容,以正视听。
仅展示776字,全文共1629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