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选人用人专项整治个人自查剖析材料
……(开头部分已省略914字)
虽然建立了“日常考察+专项调研+年度考核”的立体识别体系,但深入一线、贴近干部的频次和深度仍有欠缺。今年3月,在酝酿某乡镇人大主席人选时,我仅查阅了该同志近三年的年度考核材料、参加了1次民主推荐会,便综合提出了推荐意见。后经巡察组反馈,该同志在2024年下半年分管项目建设期间,存在“对工程质量监管不严、协调解决施工纠纷推诿拖延”等问题,虽未造成重大损失,但暴露出我在考察中“重材料轻实绩、重汇报轻走访”的倾向。此外,对“八小时外”生活圈、社交圈的考察仍停留在“谈话了解”层面,今年5月对拟提拔的某县直单位副职进行家访时,仅询问了家庭成员从业情况、邻里关系,未深入了解其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朋友圈交往等细节,未能全面掌握干部“德”的表现。
(三)制度执行的“刚性”不够到位,导致流程规范存在“漏洞”
虽然制定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实办法》《任前审核“三清单”》等制度,但在执行中存在“重程序、轻实效”现象。比如,在今年6月的干部调整中,某单位因“班子结构优化”需要补充一名年轻干部,为满足“35岁以下”年龄要求,考察组在个别谈话时侧重了解其学历、获奖情况,对其基层工作经历的真实性核查不够严格--该同志虽在简历中填写“2020-2023年在xx镇党政办工作”,但经延伸核查,其实际在该镇下属事业单位借调,未完整履行公务员试用期手续。虽未造成“带病提拔”,但反映出制度执行中存在“灵活变通”心理。另外,干部档案审核存在“重任前、轻日常”问题,今年7月审核某拟晋升三级主任科员档案时,发现其2018年年度考核表“个人总结”部分存在抄袭上一年度内容的问题,虽及时要求整改,但暴露出日常档案管理中“定期核查”机制落实不到位。
仅展示703字,全文共347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