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人大选举和任命人员监督工作汇报
……(开头部分已省略1336字)
二、以现场询问为发力点,打通监督“全链条”
健全监督机制,打出“调研-询问-评价”一体化工作“组合拳”,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提升监督质效。
(一)会前调研求准,夯实监督基础。一是组建专业调研队伍,由分管领导牵头,挑选熟悉相关领域工作、经验丰富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参与,结合监督对象所在行业特点,邀请专家学者、专业人士提供智力支持,确保调研视角专业、全面。二是丰富调研方式,综合运用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查阅资料、实地走访等形式。在座谈会上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个别谈话深挖问题细节,查阅资料掌握工作全貌,实地走访直击工作现场,多维度收集信息,确保调研内容详实、问题精准。三是注重调研成果转化,对调研中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梳理归纳、分析提炼,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报告不仅呈现问题现状,更深入剖析问题根源,提出针对性强、可操作性高的建议,为会议审议和撰写审议意见提供坚实依据,切实发挥调研对监督工作的基础性作用。
(二)联组询问求实,增强监督实效。一是精心设计询问环节,坚持提前设问、即席提问和现场追问相结合。提前收集代表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拟定设问清单,为即席提问与现场追问提供方向指引,确保询问有的放矢、重点突出。二是聚焦关键领域问题,将询问重点锁定在改革发展和民生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如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情况、教育医疗资源均衡配置问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等,通过问举措、问进展、问成效,直击工作痛点,以“辣味”询问促使监督对象正视问题、反思不足。三是强化询问互动,要求报告人员现场听取意见、回答询问、作出承诺。在互动过程中,一问一答、一来一往,既让监督对象感受到监督压力,又为其提供了解释说明、表态改进的机会,增强监督的实效性与互动性,激发监督对象改进工作的动力。
仅展示756字,全文共5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