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拆迁安置区街道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作汇报材料
……(开头部分已省略567字)
一、以文化人,润化大安置区社会局面
为提升转非居民在思想和行动上的归宿感和认同感,xxx街道倡导“以文化人”,通过文化的教化功能,凝心聚力,对整个大安置区稳定起到了润化作用。
一是开展文化活动,充实居民业余生活。街道近3-5年持续创新开展“培育新市民·共建和谐城”主题文化活动,对转非居民进行文化熏陶和引导。街道既组织类似“xxx”歌手大赛、高校文艺展演等大型文化演出活动,丰富群众业余生活。同时,更注重组织以社区为单位、让更多群众参与的各种小型活动。各社区利用元旦、春节、重阳、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百姓舞台”、“社区邻里节”等主题活动,以院坝文艺演出、广场游园等文体活动形式丰富转非居民的业余生活,如xxx社区每周开展的“xxx更灿烂”社区文化活动,得到居民的广泛好评。各社区每年开展活动达30余场次,基本做到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演出”。同时,借助科普馆、微型少年宫、乡村少年宫等活动阵地,组织青少年及家长开展科普宣传、亲子交流实践活动,抓好青少年的素质提升。以前男女老少聚在一块就是东家长西家短,容易闹矛盾,现在,大家见面就是讨论社区的文体活动,社区邻里间更和谐了。
二是搭建阵地平台,提升居民文化素质。街道设计开办老年大学、梦想课堂、道德讲堂,目前各类课堂已经成为提升转非居民文化素质的一个主阵地。如街道出资购买材料和邀请专业老师,组织四五十岁的转非妇女参加业余毛线编织、蛋糕DIY烘焙、茶艺交流会等课堂,深受居民的欢迎。同时,每年还以文明礼仪、家训家风、国学等为主题开展讲座培训达20余场次,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接待群众培训学习3000余人次。以校地联盟形式,邀请高校专业志愿者,引导有专业特长的转非居民,组建“xxx”爱心志愿服务团队,深入社区开展给空巢、孤寡老人理发、体检等帮扶行动,让辖区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的关怀。
仅展示784字,全文共392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