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容错纠错机制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发言
……(开头部分已省略1319字)
(三)强化以案释规,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一是挖掘整理典型案例。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地区涉及多个领域的容错纠错案例进行全面梳理和深度挖掘。按照严格的筛选标准,选取具有代表性、示范性的案例,形成《容错纠错典型指导案例》《改革容错落实试点案例汇编》。这些案例涵盖不同类型、不同领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借鉴意义。二是加强案例学习宣传。通过召开专题会议、举办培训班等形式,组织各级干部对典型案例进行学习研讨。邀请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对案例进行深入解读,分析案例中的经验教训和启示,帮助干部准确把握容错纠错的政策界限和适用条件。同时,利用网络、报刊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典型案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建立案例指导机制。将典型案例作为指导基层工作的重要依据,要求各级单位在开展容错纠错工作时,对照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判。定期对案例进行更新和完善,根据工作实际和政策变化,及时补充新的案例,确保案例指导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为干部正确运用容错机制提供有力参考。
二、聚焦精准施策,提升容错纠错实际效能
精准运用是发挥容错纠错机制作用的关键。我们深知,只有做到精准识别、精准纠错、精准问责,才能让容错纠错机制真正成为干部担当作为的“护身符”。在工作中,我们坚持问题导向,从找准容错标准、开准纠错良方、打准问责尺度三个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容错纠错工作的精准性和科学性,切实解除干部后顾之忧。
(一)科学界定标准,找准容错合理坐标。一是明确研判维度。从问题性质、工作依据、主观动机等8个方面建立综合研判体系,对干部的行为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分析评估。在研判过程中,严格区分“为公”与“为私”动机,准确界定“工作失误”与“违法违纪”性质,确保容错纠错工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二是细化具体情形。在9类可容错具体情形和5类不予容错范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各类情形的具体表现和适用条件。针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领域,制定详细的操作指南,明确在不同情况下的容错标准和处理方式,为干部提供清晰的行为准则。三是动态调整完善。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及时对容错标准进行动态调整和完善。定期开展政策评估,广泛征求干部群众意见建议,对不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条款进行修订,确保容错标准始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为干部担当作为提供精准指引。
仅展示974字,全文共506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