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加全市在职县处级干部警示教育的心得体会(3篇)
……(开头部分已省略1074字)
警示二:纪律规矩意识淡漠必然导致行为失范,必须强化底线思维。诸多案例表明,一些干部视纪律规矩为“稻草人”、“橡皮筋”,心存侥幸、肆意妄为,最终滑向深渊。这警醒我们,严明纪律规矩是管党治_“戒尺”,更是保护干部的“护栏”。组织部门作为执行_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的具体部门,必须带头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更要把铁的纪律贯穿干部队伍建设始终。反思当前工作,我们在纪律规矩教育的经常性、普及性,以及对干部日常行为约束监督的精准性、及时性上,仍有提升空间。比如,如何将《中国_纪律处分条例》等党规党纪的学习融入干部日常管理,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如何运用好提醒、函询、诫勉等手段,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如何将纪律要求具体化、场景化,让干部清楚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我们将以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学习为契机,结合组织工作职能,编印《组工干部纪律手册》《领导干部履职风险提示清单(组织工作相关)》,明确在干部选拔、职级晋升、人才评定、发展党员、党费管理等关键环节的纪律红线和风险点。强化干部任前廉政谈话的针对性和震慑力,用好正反典型案例“活教材”。探索建立干部“八小时外”重要情况报告和常态化核查机制,将监督触角延伸得更深更广。
警示三:监督缺位和权力失控是腐败滋生的温床,必须扎紧制度笼子。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案例中暴露出的“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问题,深刻揭示了健全监督体系的极端重要性。组织部门承担着干部监督管理的重要职责,必须把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作为重中之重。反思某某实践,我们在构建干部大监督格局、压实监督责任、提升监督效能方面,仍需持续深化。比如,如何更好发挥组织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巡察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协同作用,形成监督合力?如何强化对“一把手”和关键岗位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破解“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难题?如何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纪实和倒查机制,确保选人用人权在阳光下运行?我们将着力在“协同”和“精准”上下功夫。一是强化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与纪委监委、巡察、审计、信访、公安、法检等部门沟通信息、研判风险,对重点岗位、重点干部实行“画像式”管理。二是完善领导干部履职用权风险防控机制,指导各单位梳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和风险防控图,做到权责清晰、风险可控。三是深化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和离任检查制度,探索推行新提拔干部“履职承诺+廉政承诺”双公开,接受更广泛监督。四是探索建立“智慧组工”监督平台,整合干部信息、信访举报、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数据,运用大数据手段进行关联分析,提升监督预警的智能化水平。
仅展示1090字,全文共1824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