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镇党委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访谈材料
……(开头部分已省略1557字)
二是在家人口流失,存在乡村治理“无人治”的问题。乡村老龄化问题矛盾突出,我镇常住人口从x年末的x人降至x年末的x人,减少了x万余人,常住人口的老龄化程度达x%(x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农村地区社会结构由“总体性社会”逐渐转变为“分散性社会”,如xx村等常住人口都在x人以下,农村活力严重缺失。
三是基层减负有要求难落实。省里明文规定了村级不应出具证明事项指导目录,但村民办理银行卡、加油站购买燃油、市监局办理营业执照、新能源汽车安装充电桩等事项,相关单位会要求村民出具证明,所以时不时有村民来镇里要出具证明。虽然已经制定了“农村准入清单”,但落实过程中,由于长期形成的工作惯性,很多事务还是落在了村级去具体执行,权责不清晰,导致有时“村级配合清单”变成“村级职责清单”。
四是村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有待提高。从xx县现有村级干部队伍情况来看,平均年龄在x周岁以上,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情况。部分村干部工作方式、方法陈旧,“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无法适应新时代工作要求和规范性政策的落地,导致在处理农村宅基地申请、卫片图斑整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等重点工作时容易出现侥幸心理。
五是执行落实简单机械,把好政策念成腐败“歪经”。“城里人不清楚村里事,上面人不知道下面情”。在一些领域,一些“好政策”“假大空”脱离实际,政策落地过程中的“二传手”怪象导致政策落实大打折扣。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收到上级政策后需要结合实际为下级拿出配套措施的却没有做到位,由于规定不明确、要求不具体、范围不清晰,一些基层干部随意曲解政策、放大权力,甚至优亲厚友、牟取私利,一些手握审批权、执法权的基层干部“靠山吃山”搞贪腐。政策落实过程中监督不到位,让不少好政策成为人人能咬一口的“肥肉”,好好的政策被念成了腐败“歪经”。
仅展示789字,全文共255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