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委社会工作部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开头部分已省略1210字)
二、以“专业赋能”为关键,提升干部队伍履职能力。
社会工作是一门“专业活”,既要懂政策法规,又要会做群众工作;既要善用传统方法,又要掌握数字工具。我们坚持“缺什么补什么”,构建“理论培训+实战练兵+导师帮带”培养体系,推动干部能力从“基础型”向“复合型”升级。
一是精准滴灌“训”出真本领。针对新入职干部“政策不熟、业务不精”问题,开设“社工新人特训营”,设置“基层治理政策解读”“社会工作实务操作”“群众沟通技巧”等课程,邀请县委组织部、民政局业务骨干、资深社工督导授课,通过“理论测试+情景模拟+案例复盘”检验学习效果。今年以来,已举办2期特训营,培训新人45名,其中32人在季度考核中获评“优秀”。针对社区工作者“创新能力不足”问题,联合县社工协会开展“社会治理创新工作坊”,围绕“智慧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培育”等主题,组织干部到杭州、深圳等地先进社区跟班学习,回来后形成《县智慧社区建设可行性方案》《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运营指南》等成果,其中“社区公益积分超市”模式已在全县12个社区推广。
二是实战练兵“练”出硬功夫。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建立“一线锻炼”机制:选派15名干部到信访局、住建局等部门跟岗学习,提升矛盾化解能力;安排23名年轻干部到社区担任“第一书记”,直接参与基层治理;组建“重点项目攻坚组”,在“老旧小区改造”“社区物业规范化建设”等任务中锤炼担当精神。例如,在社区“停车难”问题整治中,驻点干部连续2个月蹲点调研,通过走访居民、协调物业、规划车位,推动新增停车位86个,安装智能充电桩12处,彻底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干部们普遍反映:“一线锻炼让我们真正体会到’坐在办公室都是问题,走进基层全是办法’。”
仅展示746字,全文共338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