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区深入践行新时代_群众路线专题研讨发言
……(开头部分已省略611字)
一是必须警惕“机关化”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倾向。群众最反感的,就是“看得见、摸不着”的“花架子”和“雷声大、雨点小”的“空头炮”。我反思,在工作中是否存在满足于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下基层调研时,是真正带着问题沉下去“解剖麻雀”,还是满足于“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听着事先安排好的汇报,看着精心打造的“盆景”?群众反映的问题,有没有第一时间去推动解决,还是在部门之间“打太极”“踢皮球”,让群众跑断了腿、磨破了嘴,最后问题还在原地打转?这些问题,看似是工作方法问题,实则是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的危险信号。一旦官僚主义的“灰尘”蒙蔽了双眼,就听不到群众真实的呼声,看不到基层的困难,最终损害的是_威信和形象。
二是必须警惕不自觉中产生的“官气”和疏离感。随着工作岗位的变化,与基层群众直接打交道的机会相对减少,这更需要有意识地克服可能产生的“官气”。我时常问自己:面对群众的诉求,还能不能像当初一样,坐下来耐心倾听,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去沟通解释?会不会因为怕“添麻烦”,而下意识地回避矛盾、拒绝群众?当群众的利益与某些工作部署产生矛盾时,是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还是习惯于从“管理”的角度出发,简单粗暴地处理?这种不自觉的疏离感,是侵蚀党群干群关系的“隐形杀手”,它会让我们的心离群众越来越远,最终从“一家人”变成“两张皮”。
三是必须警惕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微侵蚀”。作风的堤坝,往往是从最微小的地方开始溃决的。虽然当前公款吃喝、大操大办等明面上的歪风得到有效遏制,但一些隐形变异的问题仍需高度警惕。比如,是否还存在安于现状、不愿攻坚克难的“躺平”心态?是否在工作中存在讲排场、比待遇的苗头?是否对一些打着“人情往来”幌子的吃请送礼,放松了警惕?这些看似是“小节”的问题,背后反映的是理想信念的松动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淡化。正如_所强调的,党性、党风、党纪是有机整体,党性是根本,党风是表现,党纪是保障。一旦作风上出了问题,党性就很难保证纯洁,党纪也必然会松弛。
仅展示865字,全文共256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