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干部在“践行_群众路线”专题学习研讨发言
……(开头部分已省略959字)
三、行动上深入群众,真抓实干“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
当前,部分年轻干部服务群众存在“身入”而“心未至”的问题,工作不扎实,群众不满意。有的过于关注自身目标计划,轻视群众意愿期望,导致其不拥护、不支持。有的“只挂帅不出征”,虽有宏大愿望但措施不实,致使民生工程沦为“闹心工程”。有的则陷入“干部干,群众看”的包办误区,未能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究其原因,主要是工作作风不实、宗旨意识不牢。年轻干部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争当实干行动派,善于从群众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群众言行中捕捉深层次需求。要做“低头的麦穗”,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群众忧乐为忧乐、以群众甘苦为甘苦,与群众同心同德、同甘共苦。要锐意进取,将精力和心思聚焦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四、实践中造福群众,全力确保“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
当前,部分年轻干部在为民实践中,未能完全将群众拥护、赞成、高兴、答应作为根本标准。有些好事因缺乏长远规划未办好,有些实事因不符实际需求未办实,有些难事因方法不当或能力不足未办妥。有的重“显绩”轻“潜绩”,乐于“锦上添花”,疏于“雪中送炭”。有的回应关切不及时、解决诉求不到位,损害公信力。有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留下后遗症,“解决一问题,遗留十遗憾”。主要原因在于政绩观存在偏差,未能真正做到群众呼声是第一信号、群众需要是第一选择、群众满意是第一标准。年轻干部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显绩潜绩并重,始终将群众利益置于首位,切实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谋划、推进、实施民生项目,要突出群众实际感受和普遍受益,紧扣提高生活品质,确保“干的事”精准对接“盼的事”,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要诚心接受群众监督,注重从其评价反馈中检视成效,深入分析政策与需求的契合度、执行中的梗阻点、效果的可持续性,进一步提高政策精准性,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仅展示835字,全文共177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