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委委员副局长选人用人专项整治党性分析汇报(3篇)
……(开头部分已省略553字)
二是考察方式“浅尝辄止”。政治素质考察多依赖个别谈话、民主测评等传统方式,对“八小时外”政治表现、重大事件中的政治立场缺乏延伸了解。202x年,某干部因参与封建迷信活动被群众举报,经查其日常工作中“表面合规”,但考察时未通过家访、社区走访等方式深挖思想动态,暴露出政治考察的“盲区”。
三是结果运用“刚性不足”。对政治表现一般的干部,存在“提醒教育代替组织处理”的倾向。202x年,某股级干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发表不当言论,虽被批评教育,但未影响其年度考核评优,未能形成“政治不过关、一切不过关”的鲜明导向。
(二)程序执行“精度”不够,对“规范操作”的要求有松懈
选人用人程序是确保公平公正的“生命线”,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对细节的把控还存在“打折扣”现象。
一是民主推荐“质量不高”。部分干部对民主推荐的严肃性认识不足,存在“凭关系打分”“随大流投票”问题。202x年股级干部推荐中,某岗位推荐得票前3名干部的群众认可度调查显示,2人“业务能力一般”“群众基础薄弱”,反映出推荐环节存在“人情票”“印象票”干扰,而我未及时采取“二次推荐”或“延伸谈话”等方式纠偏。
二是考察谈话“深度不够”。考察组人员多为临时抽调,对谈话技巧、政策把握不熟练,导致谈话内容“浮在表面”。202x年某税务所所长考察中,谈话对象仅反馈“工作认真”“团结同事”,未触及“担当不足”“创新意识弱”等关键问题,而我作为分管领导,未严格审核考察报告,导致“带病提名”风险。
仅展示644字,全文共1075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