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轻干部个人对照“五个进一步到位”问题查摆台账
……(开头部分已省略750字)
案例:我曾负责一项持续三年的乡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建设项目。项目初期我热情很高,但随着工作进入琐碎的日常维护阶段,且短期内难见显著成效,我的积极性就开始下降,有时会滋生“干一天算一天”的念头,而不是把它作为一项事业去精心打磨和持续优化。这种思想根源在于我没有真正把个人的成长与基层的沃土融为一体。
二、对照“加强党性修养要进一步到位”查摆问题
1.问题:群众观念树得不牢,服务群众存在“温差”。我与群众的感情基础比较薄弱,在工作中,有时会不自觉地流露出“干部”身份,习惯于管理和说教,而不是服务和请教。与群众沟通时,耐心不够,特别是面对一些文化水平不高、表达不清的群众时,会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
案例:一次,一位老大爷就征地补偿款的发放问题来咨询,因为耳背,我解释了好几遍他还是没听明白。我当时心里有些急躁,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态度也变得生硬。虽然最终事情解决了,但我的态度肯定让老大爷心里不舒服。我没有真正把自己放在“勤务员”的位置上,为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存在明显的“温差”。
2.问题:吃苦耐劳精神不足,有“机关化”倾向。我习惯于在办公室里看材料、写报告,下村入户的次数不够多、时间不够长。有时会觉得农村条件艰苦,与群众打交道“费心费力”,潜意识里有畏难情绪,缺乏老一辈_员那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奋斗精神。
案例:镇里安排我包联一个偏远村,要求每周至少驻村两天。但我有时会以回镇里开会、报送材料等理由,减少驻村时间。在村里时,也多是和村干部在村委会交流,很少自己走到田间地头、农家院坝,去看看群众的生产生活,听听他们的心里话。我的双脚没有真正沾上泥土,自然也无法和群众建立深厚的感情。
仅展示714字,全文共405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