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社区)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部署会议讲话(2篇)
……(开头部分已省略1205字)
第三,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回应群众关切的民心工程,是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村干部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的赋予,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备受群众关注。近年来,群众对村级财务公开、资产处置、工程项目等热点问题的关切度持续升高。一些地方之所以出现干群关系紧张、信访矛盾多发的情况,根源往往就在于村级事务不公开、财务不透明,群众心中有本“糊涂账”。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并将审计结果依法依规向全体村民公开,就是要给群众一个“明白账”、一本“放心簿”。这既是保障村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有效形式,也是化解基层矛盾、消除群众疑虑的治本之策。通过审计,让干部在群众的监督下干事,让权力在制度的笼子里运行,清白干事的干部可以卸下包袱、挺直腰杆,心存侥幸的干部能够受到警醒、悬崖勒马。这对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营造风清气正的基层政治生态,维护全镇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聚焦关键环节,以求真务实的作风确保审计工作高质高效
这次审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全镇上下必须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严格按照既定方案,聚焦重点,抓住关键,确保审计工作不走过场、不留死角,经得起历史和群众的检验。
第一,要精准把握审计内容,做到“全面覆盖”与“重点突出”相结合。本次审计的范围涵盖了自上一届村“两委”换届以来的所有任期干部和近期离任的村干部。在内容上,必须坚持全面审计的原则,对各村的财务收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无死角检查。具体来说,要重点审查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村级财务收支情况,包括各项收入是否及时足额入账,各项支出是否真实合规,有无白条抵库、虚报冒领、违规发放津补贴等问题。二是“三资”管理情况,即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要核查集体资金的使用和存放,查清土地、林地、水面、房屋、设备等集体资产的登记、承包、租赁和处置程序是否合规,收益是否及时收缴,有无侵占、挪用、低价变卖或擅自处置集体资产资源的行为。三是债权债务管理情况,要摸清各村债权债务的形成原因、规模和现状,是否存在违规举债、违规担保或对村集体债权长期不追索等问题。四是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情况,对村内实施的道路、水利、公共设施等项目,要重点审查其立项决策、招投标、合同签订、工程款支付、竣工验收等环节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规避招标、虚报工程量、转包分包等问题。五是各项涉农专项资金和惠民补贴的管理使用情况,要确保扶贫、救灾、补贴等资金精准发放到户到人,严防截留、挤占、挪用和贪污。在全面审计的基础上,还要针对不同村的实际情况,突出审计重点。比如,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单一的村,要重点看其支出合规性;项目建设较多的村,要重点审计项目资金管理;群众反映问题较多的村,要将群众关切的热点作为审计的重中之重。
仅展示1167字,全文共871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