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镇党委关于推进“干部素质提升年”工作情况报告
……(开头部分已省略1528字)
(一)着力优化队伍结构。实施“源头活水”工程,结合乡镇实际需求,统筹公务员招录、事业编招聘和选调生分配,确保每年新增干部中35岁以下占比不低于60%,并优先补充农业、规划、社会治理等紧缺专业人才。同时建立“老带新”结对机制,组织经验丰富的干部与新入职人员定向帮扶,既缓解青黄不接问题,又促进经验传承。针对偏远乡镇,探索跨区域轮岗交流制度,通过补贴倾斜和晋升优先等政策激励干部扎根基层。
(二)持续强化能力培养。围绕“实战化培训”开展能力提升工程,联合党校、职业院校开发“乡村振兴”专题课程,每年组织不少于80学时的集中培训,内容涵盖产业发展、矛盾调解、新媒体运用等实用技能。推行“一线练兵”模式,安排干部参与重点项目攻坚、信访接待等实践锻炼,并建立“导师库”提供个性化指导。此外,试点数字化学习平台,通过在线课程、案例研讨等方式实现碎片化学习,解决工学矛盾问题。
(三)不断完善考核激励体系。聚焦“差异化评价”,建立“基础指标+特色指标”双维度考核标准,根据乡镇发展定位科学设置特色指标,实行“季度评星、年度定档”动态管理,考核结果与绩效奖金、职级晋升、评优评先直接挂钩。同步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对因改革创新出现的非原则性失误予以免责,营造敢闯敢试的良好氛围。
仅展示562字,全文共206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