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区“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专题研讨会发言
……(开头部分已省略675字)
因此,群众路线不能只停留在会议室的报告里,或是规划图的线条上。它应该是公交站台前焦急等待的眼神,是乡间小路上颠簸的三轮车,是群众在12345热线里一句急切的求助。正如xx所强调的,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对我们交通人而言,就是要俯下身子,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民情,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民意,真正把群众的需求作为我们工作的起点和终点。
二、从“习惯的套路”到“群众的思路”: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再剖析
__深刻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_使命任务的大敌。对照反思,交通领域同样是这些顽瘴痼疾容易滋生的土壤。有时候,我们习惯于按部就班,用“惯例”代替“调研”,用“想当然”代替“听民声”,这本质上就是一种脱离群众的危险倾向。
我向大家坦诚一个我曾经的“思想斗争”。在优化城区一条公交线路时,我们最初的方案是基于大数据分析,去掉几个客流较少的站点,缩短全程运行时间,提高运营效率。从数据上看,这个方案“科学”“高效”。但在方案公示后,收到了不少反对意见。原来,被“优化”掉的一个站点,紧邻着一个老旧小区和一家康复中心,很多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群众每天都要在那里乘车。为了所谓的“效率”,却牺牲了最需要关怀的群体的便利。这件事让我出了一身冷汗。我们追求的效率,到底是谁的效率?是管理者的效率,还是人民群众的效率?如果我们的决策,不能让群众感受到温度,那么再“科学”的方案,也是一种冰冷的官僚主义。
后来,我们调整了思路,多次到现场走访,召集居民代表、公交司机一起开“诸葛亮会”。最终的方案,不仅保留了那个关键站点,还根据居民的作息,微调了早晚班次的时间。路线图上只是一个微小的改动,却解决了许多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这个过程让我深刻领会到,密切联系群众,不仅要有愿望和责任,更要有过硬的本领。真正的本领,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凭空想象,而是在于能不能放下架子,用群众的视角去审视工作,用群众的语言去沟通交流,用群众的智慧去解决问题。这才是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根本之道。
仅展示851字,全文共248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