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局党组关于作风建设专项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方案
……(开头部分已省略1042字)
整改措施。实施文件精简工程。建立“必要性审查-精准化起草-实效性评估”闭环机制。在文件起草前,由相关部门对文件的必要性进行严格审查,避免不必要的文件印发。对于确需起草的文件,要求起草人员深入了解工作实际,精准把握核心业务,突出文件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文件起草完成后,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实效性评估,通过实际工作的检验,不断优化文件内容和格式,推动文件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例如,在起草一份关于某项政策实施细则的文件时,首先由政策制定部门和业务执行部门共同评估文件的必要性,确保文件能够切实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在起草过程中,明确文件的核心要点,对政策的具体实施步骤、责任部门、时间节点等内容进行详细阐述,避免模糊不清和歧义。文件发布后,定期收集各部门和基层单位的反馈意见,对文件的实效性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2.会议管理缺乏科学性。会议安排常常缺乏精心策划,时间冗长、议题分散的情况时有发生。在一些会议中,议程设置不合理,没有明确的主线和重点,导致讨论过程混乱,参会人员各说各的,无法形成有效的决策。例如,在一次工作协调会议上,同时讨论了多个互不相关的议题,每个议题都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深入讨论,最终会议结束时,很多问题都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既浪费了大家的时间,又未能充分发挥会议的决策效能,与“精简高效”的原则相悖。
整改措施。优化会议治理体系。推行“议题预审-限时发言-效果追踪”管理机制。在会议召开前,要求各议题提出部门对议题进行充分准备,提交详细的议题说明和相关资料,由会议组织者对议题进行预审,确保议题明确、有讨论价值。会议过程中,规定每位参会人员的发言时间,避免冗长拖沓的发言,提高会议效率。会议结束后,对会议决议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督办,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确保会议决策能够得到有效落实。例如,在组织一次项目推进会议前,项目负责人提前提交项目进展情况报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资料,会议组织者对这些资料进行审核后,确定会议的核心议题和讨论重点。会议中,规定每位发言者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围绕议题进行简洁明了的阐述。会议结束后,形成会议纪要,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人和完成时间,并定期对工作进展进行检查和通报。
仅展示933字,全文共7099字